赛事回顾 | CFA协会投资分析大赛校内选拔赛决赛圆满落幕
日前,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联合金融学会举办的CFA协会投资分析大赛(CFA Institute Research Challenge)校内赛决赛拉开帷幕。经学院选拔,共有五支队伍晋级本次决赛,其中由经管学子金耿禄、刘茗昊、赖歆昊、张雨昂、林正衔组成的Big Long战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突出重围,夺得本次比赛的冠军。由经管学子葛欣安、董亦雯、巫雨婷、管雅茹、靳逸凡组成的Telethinker战队获得亚军。两支队伍将代表学校继续参加华南赛区的比赛。
赛事介绍
CFA协会投资分析大赛 (CFA Institute Research Challenge) 是面向全球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全球英文分析研究性竞赛项目,每年都会邀请全球顶尖大学参与比赛。CFA协会全球分析大赛在中国大陆设立华北、华东、华南及中西部四个赛区。受邀参加比赛的高校学生队伍将在比赛中针对某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并展现团队撰写报告及做简报的能力,在比赛中接受如何推动股票研究和公司分析的最佳实现方法方面的考验。
本次校内赛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行业研究与估值分析的实际操作,同时为2023-2024年度CFA协会投资分析大赛华南区选拔优秀参赛队伍代表学校出战。
优胜队伍分享
冠军队伍Big Long
(冠军队伍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刘茗昊、赖歆昊、金耿禄、林正衔、张雨昂)
Q:可以简要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备赛过程吗?
冠军队伍Big Long:本次赛程时间比较紧迫。组队后的第一次见面,我们讨论了各自的想法并确定分工后,就着手内容准备了。但即使我们开始得比较早,并且投入了一周的准备时间,最终还是在截止日期前一晚提交。
Q:作为冠军队伍,请问你们觉得自身能够脱颖而出的优势是什么呢?
冠军队伍Big Long: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分工明确。第一次见面时我们就搭建了框架,明确了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及负责人,并确定了展示顺序。
从专业性来讲,本科阶段大家在内容方面并没有太大差距,都是尽己所能呈现最专业的知识,但让我们组脱颖而出的优势就是团队合作。比如问答环节,虽然教授的问题可能不针对你所负责的部分,但你要知道这个部分是由谁负责的,对组员知根知底,同时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有一些补充。由于PPT制作由不同组员负责,风格难免存在差异,但我们组会尽可能地做到最大程度的统一,更好地呈现团队的整体风格。此外,我们也会经常组织聚餐以促进团队合作、提高效率。
Q:在比赛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冠军队伍Big Long:最大的困难是信息交流部分。由于信息过多,可能存在不同组员重复做相同内容或某一板块缺少负责组员的问题。这会直接导致整个节奏被打乱,我们甚至需要重新安排时间线。另一个问题是拖延,有些部分的负责人无法及时落实会导致整个小组的进度被影响。同时,因为队员中有位韩国国际生,我们备赛全程交流都需要使用英语。但部分金融术语很难专业地转换成英语表达,这给我们的沟通带来不小困难。但也正是这位国际组员丰富的金融经验,助力我们最终呈现了较满意的作品。
亚军队伍Telethinker
(亚军队伍合影,从左至右分别为巫雨婷、董亦雯、葛欣安、靳逸凡、管雅茹)
Q:本次冠亚组都选择中国电信,可以分享一下为什么选择这支股票吗?
亚军队伍Telethinker:和腾讯这种综合性更强的公司相比,中国电信业务相对少,竞争者比较明确且相关数据更为充足,便于我们深入分析。而温氏和科大讯飞这两家公司,我们小组接触较少,缺乏了解。此外,由于公司海外业务也要考虑在内,而中国电信的主要市场集中在中国,因此从宏观环境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电信更容易分析。在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后,我们最终选择了中国电信。
Q:请问大家觉得参加本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亚军队伍Telethinker:老师们中肯的点评让我们收获颇丰,我们也领略了同辈的风采,学习其他组在逻辑、台风等方面的长处,并且收获了四位很好的队友。
Q:你们觉得本次比赛还有哪些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亚军队伍Telethinker: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逻辑连接,有些部分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教授点评时也提到,有的部分跟我们估值相关性不强,应该对此进行删减,让作品的整体呈现围绕核心、突出重点。
Q:有没有什么经验分享给想要参加CFA 比赛的同学们?
亚军队伍Telethinker:队友专业的多样化有利于大家在比赛中各取所长。此外,大家可以在准备过程中多关注之前比赛的获奖作品。在本次比赛中,我们每个人都研读了一篇之前的获奖作品,学习了优秀队伍的组织框架,并一起分享整合。
学生评委点评
2020级 经济学专业应用经济学方向 毛熙文
2020级 金融学专业 任曜康
总体而言,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从整体的逻辑衔接来看,报告中提到的行业与公司的逻辑并没有在估值中定量体现。下面可以举一个逻辑体现在估值的例子,比如我们常用的市场空间乘以渗透率乘以市占率乘以利润率。市场空间乘以渗透率代表这个行业的逻辑,市占率代表公司拿到多少市场份额,能够帮助分析该公司占有市场份额的原因及其竞争优势。利润率代表该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正是因为公司在产业链中处于该位置,才能占据市场并拥有利润空间。在本次比赛中,同学们的逻辑并没有上下贯通。
2.分析重点不明晰,在前面罗列的行业和公司的信息,应该为后面的估值服务,对估值有重要支撑的要重点阐述。
3.论据稍显单薄,应该尝试用多方视角来进行判断验证。如温氏股份里面猪肉价格的问题,大家都是从供应端猪周期的角度去思考,但忽略了需求端的分析(如分析CPI等宏观数据)。
4.分析市场变化时,缺乏对边际的考量。比如亚军组在分析中国电信整体估值提升时,没有具体说明边际提升的效果,而是集中于分析原有的市场增长。但由于目前手机市占率近乎登顶,在分析时的关注重点应该是未来的边际增长。
5.在数据方面,只呈现了基本情况和未来变化趋势,却没有解释数据变化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只有挖掘过去数据变化的原因才能进一步分析未来的变化趋势,而不能只根据过往的情况判断未来的趋势。一些小组还存在只分析某时间点而非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况。事实上,只有分析过往时间序列的数据情况及其背后的原因,才能更为准确地预判公司未来走向。
6.一些细节问题上还可以有所提升,如更为准确的展示内容和更为清晰的数据呈现。冠亚军队伍在细节方面显得更完善且有自己的闪光点,如冠军组亮点在于清晰的逻辑推导和精美的幻灯片制作。
大家的整体表现都非常出色,但还需要对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预祝同学们在华南赛中取得好成绩!
教授点评
叶帅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
金融产品定价、市场微观结构
Q:请问您觉得本次比赛需要选手们运用哪些专业知识?
A:选手们主要需要运用二级市场投研的相关知识。从对公司业务及以后发展的理解,到怎样进行量化,最终回到估值,整体流程类似于对二级市场的分析。与这一分析过程最接近的职业应该是给卖方分析撰写报告的分析师。
Q:您对晋级华南赛区的队伍有什么样的期待/有什么样的寄语吗?
A:在往年的华南赛中,冠军队伍都来自我们学校,我希望我们的代表队伍今年也能够勇夺华南赛区的冠军,只要团队共同作战,全力以赴,我们也一定能站上中国赛区的舞台以更出色的表现为学校争得更高的荣誉。
路广利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
金融科技、公司融资、
房地产融资、家庭金融
Q:请问您觉得本次比赛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A:最主要的还是厘清估值的逻辑。因此如何估值、形成完整的逻辑链并有序开展推导论证,对他们来说是有挑战的。不同案例情况不同,受环境特殊性影响,SMIC(中芯国际)的案例分析难度更大,而大家更熟悉历史数据和产业状况案例相对简单一些。
Q:请问您作为评委评判时的侧重点有哪些?
A:侧重点在对估值逻辑的分析,即某个因素影响估值的原因。DCM、Comparable等估值模型需要预测的参数不多,且很容易让人想到,所以考核的重点就是如何剖析每处逻辑。如预测 future cash flow这一参数时, 最重要的就是说清楚对cash flow 预测的逻辑,比如市场需求预测、企业自身表现预测、竞争对手表现预测、供应链成本预测...然后这几个小块又可以细分各自的决定因素。这些input(输入)都会变成估值模型的一部分,因此在给各组展示评分时,我最关心每一个估值部分是如何推导的。
刘洪七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
资产定价、投资者注意力、行为金融学
Q:请问您觉得本次比赛中同学们的表现有哪些亮点?
A:在展示技巧方面,参赛同学的英语口语都非常的流利,台风也很好。从展示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金融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很扎实的,每支队伍都用多种模型支撑自己的分析。此外,大家还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对金融以外的行业知识有所涉猎并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在畜牧行业、芯片行业等。
Q:可以请您对今后想参加CFA 比赛的同学提些建议吗?
A:首先,同学们需要有扎实的金融学知识,清楚不同基本模型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公司等。
此外,我建议大家可以尽早关注金融股票市场,以一个投资者的身份亲身体验投资公司时关心的问题,如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面临的风险等,真正做到将书本知识运用于投资实践。最后,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多地关注优秀分析师的分析,学习他们的分析框架并搭建自己的框架体系。以分析一个公司为例,从行业到公司本身再到公司的管理层,这样层层递进的分析框架就显得很清晰。
林雨菲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
信息经济学理论、资本市场中的信息获取和传播、会计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影响、公司金融
Q:您觉得本次比赛对同学们进入金融行业有哪方面的帮助?
A:通过本次比赛,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金融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比如学会分析股票的整体逻辑。此外,教授们和有相关行业经验的校友点评,对同学们也十分有益。对于还处于本科阶段的大家来说,相较于比赛的发挥,更大的收获是了解分析逻辑与自己的不足之处。
Q:请问您觉得同学们还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
A:我觉得总体而言大家都非常优秀,逻辑架构清晰、展示技巧纯熟。我觉得同学们可以在内容把控上有所改进,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在有限的展示时间中,要有所侧重,而非对每一部分都进行详尽的叙述。
至此,本次CFA协会投资分析大赛校内赛决赛已圆满落幕,希望学校代表队能在2023-2024年度CFA协会投资分析大赛华南赛区中再创佳绩,也期待更多的经管学子砥志研思,在商赛中一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