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8月22日,2023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深圳前海圆满落幕。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经管学院、理工学院、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挪威雨林基金会、《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澳大利亚ESG未来基金会共同举办。
本次论坛包括开幕致辞、主旨演讲、重磅报告发布、专题讨论这四大部分,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碳中和、碳达峰”的国家战略,深入探讨“可持续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低碳经济与能源技术”“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全球顶级专家学者、政商界精英共聚一堂,汇聚全球智慧与经验,共论如何走好低碳转型之路,助力产业升级,展望可持续发展未来。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朱世平教授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朱世平教授分别为2023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致开幕辞。
王锦侠副局长表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趋势。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置于全球多边议程的核心位置,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前海将抢抓“双区”驱动、“双改”示范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前海将以推动引领产业创新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以加快颠覆性技术创新产业化为突破路径,以集聚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为关键支撑,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朱世平教授提出,当前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使得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合作与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大学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和社会服务的生力军,更应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肩负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责任,连续多年积极举办国际可持续发展论坛,汇聚全球经验智慧,助力深圳建设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城市。大学的学术团队也相继出版了全国首部城市ESG治理评级体系的科研著作,为深圳市可持续发展政策规划做好智库工作。
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院长章雯教授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副主席Erik Solheim,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2021年蓝色星球奖得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副主席Mohan Munasinghe,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校长讲座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曹建农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腾讯工程教授、IEEE TMC前主编张黔教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联合负责人Romie Goedicke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Erik Solhei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副主席
Erik Solheim围绕《气候乐观:如何解决全球环境危机》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可持续发展作为颇具意义的发展模式,无论从金融还是经济学角度,都是创新和强有力的机遇。在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应以强有力的伙伴关系、新的方式来管理生活和经济。以一带一路为媒介,中国可以分享其最好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科技。他特别提到深圳——地球上最环保的城市之一,拥有令人惊叹的城市湿地、绿色走廊,甚至所有公共汽车和出租车都是电动的。他期待深圳经验能够复制到其他的城市与国家。
主旨演讲:Mohan Munasinghe
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2021年蓝色星球奖得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副主席
Mohan Munasinghe着重于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的洞察,以中国引领的平衡包容的绿色增长之路为例,他指出以脱贫和公平分配、经济增长及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三角,中国正引领着一条全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他提出气候变化像是个放大器,我们所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非常严峻:一是因为它是人为的;二是由于气候变化最大的受难者是贫困者,他们需要承担气候变化带来的恶果。因此,我们亟需找到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气候只是十七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我们需要综合解决方案,以相应的模型和方法,从整体上解决这些问题。
主旨演讲:郑永年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校长讲座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
郑永年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展开演讲。“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词本身是个比较现代化的概念,自带着时空要素。中国原创的实践经常在做从0到1的创新,这也要求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理论构建上也能跟上中国实践的节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提了要求也给了我们学理阐释的新空间。中国在过去40多年同时实现了两个“可持续”,一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二是可持续的社会稳定。当下中国也正实现着第三个“可持续”,即可持续的制度支撑。对于中国式现代化,他表示具备五个方面的意涵,第一个层面是14亿人口的现代化,第二个层面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第三个层面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四个层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五个层面是走和平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主旨演讲:曹建农教授
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曹建农教授关于数字技术加速实现碳中和的观点非常深刻。他指出“双碳”战略是世界最紧迫的使命,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产业绿色化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使得数字赋能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各国抢抓的关键性发展要素。数字孪生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技术,为“碳中和”这一命题做出极大贡献,例如能够发现排放源的隐性关联,准确预测碳排放热点,智能决策和模拟碳减排战略。他表示去碳化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是单个个体的问题,展望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探索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路径,加快“双碳”目标的实现。
主旨演讲:张黔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腾讯工程教授、IEEE TMC前主编
张黔教授以《AIoT助力居家医疗健康服务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题,她表示在疫情加剧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改变,加快新技术和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应用,提高对医疗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提供公平性关注的背景下,虚拟、数字、智能、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得以快速推进。对于未来的蓝图发展,她期待不断推进感知模态的能力,例如新型材料、柔性电路、智能超表面等;二是在AI模型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数据隐私性等;三是AIoT赋能更多个性化、智能化居家医疗健康。
主旨演讲:Romie Goedicke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联合负责人
Romie Goedicke对金融机构如何为可持续发展未来做出积极贡献这一议题进行了观点分享。对于内部能力建设和资源分配问题,气候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数据与度量上面临的问题,以及响应披露会带来的挑战等,她提议金融机构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能力建设,首先金融机构需要确定与自然相关的风险、影响和机遇,制定具有全局观的相应战略,组建一支优异的团队以应对挑战。其次提高金融机构的包容性,积极拥抱生态合作的新生态。
《企业碳计量与金融应用手册》《2023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重磅发布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吴海峰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新智慧储能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俊华教授先后发布《企业碳计量与金融应用手册》《2023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以及在上述报告基础上构建的《中国上市公司碳数据库》。这些成果将推动中国企业积极践行可持续和ESG治理理念,更好地对接国际金融市场商业模式转型,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责任担当,分享中国可持续治理的经验和成果。其中,联合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共同发布的《企业碳计量与金融应用手册》从碳排放的底层数据出发,为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提供一套科学完整的计量方法学,助力绿色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2023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则是延续2022年编撰报告的初衷,深入挖掘碳排放披露和企业ESG实践对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的意义,并介绍国内外证券交易所在碳信息披露方面的相关政策要求。根据公司的实际碳排放量、实际减排效果、碳信息披露质量、未来减排计划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形成这100家上市公司的碳排名。小米科技、网易、碧桂园、中升控股、周大福、恒生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农业银行、万科企业位列前十。
下午,与专家学者围绕“可持续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低碳经济与能源技术”“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三大专题及“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欧洲的生物多样性金融”平行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圆桌会议一:可持续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圆桌会议一为“可持续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博辉教授进行主持,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副主席Erik Solheim、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联合负责人Romie Goedicke、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原驻华助理国别主任谷青进行了相关分享。围绕生物多样性作为可持续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金融机构需要,以及能够在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哪些重要作用进行热议。
圆桌会议二:低碳经济与能源技术
圆桌会议二是“低碳经济与能源技术”,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新智慧储能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俊华教授主持,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马莉、气候变化倡议组织(CBI)中国区首席代表谢文泓、纳斯达克上市企业Prospect Energy董事、ESG未来基金会主席董朝晖共同进行了研讨,提到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战略任务,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推动高碳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
圆桌会议三: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
圆桌会议三是“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黄建伟教授主持,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腾讯工程教授、IEEE TMC前主编张黔、美的集团首席AI官唐剑、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大华共同围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未来世界的技术支撑与发展动能,纵论人工智能作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勾画了世界繁荣可持续的蓝图。
同时,线上的平行在线会议,围绕着“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欧洲的生物多样性金融”也一道畅谈着可持续发展的垂直领域发展状况。只有加强全球伙伴关系和合作,在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各级建立包容性的伙伴关系,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而努力奋斗。
叶立新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祥波书院院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祥波书院院长叶立新教授在闭幕致辞时表示,期待各方产生更深度的链接,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